其一,下游需求好于预期。无论是国庆节假期后钢材终端需求表现良好,还是高炉开工积极性高涨,都是精密钢管厂需求旺盛的重要支撑因素。去年的唐山秋冬季环保限产提前于10月开始执行,在此带动下,全国生铁产量快速回落至较低水平。而今年,北方地区已经供暖,虽然唐山也数次发布秋冬季环保限产方案,但实际执行力度并不大。当前,全国高炉产能利用率稳定在85%,属于较高水平。所以,目前来看,今年秋冬季环保限产更多体现在限烧结等环节,对高炉生产的冲击不及预期。其二,精密钢管现货供应增速跟不上生铁增速,加剧了供不应求局面。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,1—10月,全国生铁产量累计增长4.3%,而焦炭产量累计下滑0.7%,今年7月开始,焦化利润就超过400元/吨,高利润刺激下,焦化厂生产热情相当饱满。从230家独立焦化厂的数据来看,日均产量持续处于高位,但没有进一步抬升,说明天花板效应显著。去产能之后,230家独立焦化厂日均产量自70万吨回落至68万吨。如果供应和需求均保持当前水平,那么焦炭市场将延续供不应求格局。

一方面,钢厂预计会通过调高铁矿石入炉品位等手段尽量降低焦比,但焦比能够调降的空间已不大,近几月入炉焦比数据一直比较稳定;另一方面,进入钢材终端需求淡季,钢厂预计会安排高炉例行检修,进而减少对焦炭的需求。当然,采暖季以唐山为首的钢厂,高炉是否再次受政策影响而闷炉,是影响精密钢管厂供需格局的一个关键点。除此之外,还需要考虑到今年高炉投产进度不及预期的现实。按照投产计划,11月投产的高炉产能应在1300万吨。不过,即使部分高炉投产延后,年底高炉置换产能的新增投放也会带来新的焦炭需求。 |